根据应用场景不同,使用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,操作以 “简便、均匀” 为核心:
- 干土混合法:将干燥的硅溶胶保水剂颗粒与细土按比例混合(大田 1-2kg / 亩,盆栽 1-3g/L 盆土),均匀撒施于地表后翻耕入土,深度 10-20cm(贴合作物根系分布层)。
- 穴施 / 沟施法:定植幼苗、播种时,在种植穴 / 沟底部铺一层混合了保水剂的细土(用量为穴 / 沟容积的 1%-2%),再覆盖一层净土后放苗 / 播种,避免保水剂直接接触种子或根系。
- 育苗基质混合法:按基质重量的 0.1%-0.3% 加入保水剂,干态混合均匀后,再加水调至基质湿润(手握成团、松开不散),用于育苗盘或营养钵。
- 直接掺加法:将硅溶胶保水剂按胶凝材料重量的 0.1%-0.5%(具体按产品说明),与水泥、砂石等骨料干态混合均匀,再加入规定量的水搅拌,搅拌时间比常规延长 30-60 秒,确保均匀分散。
- 预水化法:若保水剂吸水速度快,可先将其用少量水预拌至 “湿润不结块” 状态,再加入骨料和水泥中搅拌,避免搅拌时结团影响效果。
- 表层覆盖法:将保水剂与细土、植被种子按比例混合(保水剂 1-2kg/100㎡),均匀撒播于修复区域表层,再轻翻 5-10cm,随后喷水至土壤湿润。
- 深层改良法:对深层干旱土壤,采用机械钻孔(深度 30-50cm),将保水剂与改良土混合后填入孔中,提升深层土壤保水能力。
- 用量并非越多越好: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透气性下降(尤其黏重土壤),易造成根系缺氧烂根;盆栽、育苗时用量需严格控制,避免基质积水。
- 干旱地区、沙质土壤可适当增加用量(不超过推荐量的 50%),湿润地区、黏质土壤可减少 20%-30%。
- 首次使用后必须充分浇水:保水剂需吸收自身重量几十倍的水分才能发挥作用,施入后需立即浇透土壤(大田浇水量为常规灌溉的 1.5 倍,盆栽浇至盆底渗水),否则无法激活保水功能。
- 后期浇水遵循 “少次多量”:保水剂能减少浇水次数,但每次浇水需保证水分渗透到保水剂分布层,避免只浇表层导致保水剂 “干渴”。
- 禁止直接接触种子、幼苗根系:干燥保水剂吸水膨胀时可能产生压力,灼伤种子或根系,必须用净土隔离。
- 避免与强酸碱物质同槽搅拌:硅溶胶保水剂在 pH 值 5-9 的环境中效果较佳,接触强酸(pH<4)、强碱(pH>10)会降低保水性能,建筑中需避免与含氯盐、硫酸盐的外加剂过量混用。
- 密封干燥储存:保水剂吸潮性强,未使用完的产品需密封包装,存放于干燥通风处,避免受潮结块(结块后可粉碎干态使用,不影响效果)。
- 运输时防潮、防晒:避免淋雨、暴晒,防止提前吸水膨胀,影响施工便捷性。
- 土壤施用时,保水剂颗粒需均匀分散:若结团,需提前粉碎,否则局部保水过多易造成根系涝害。
- 建筑中使用时,需确保搅拌均匀:若出现局部结团,会导致混凝土 / 砂浆强度不均、开裂。
